2005-08-15 04:03:51  Category: 吃喝玩樂  By: Travel Blog  Technorati Search

玩轉成都:老成都-寬巷子-ZT

  寬巷子窄巷子的由來: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竄擾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亂後,選留千餘兵丁永留成都並修築滿城——即少城。清制規定森嚴,滿蒙官兵一律不得擅離少城染指商務買賣。靠每年少城公園(今天的人民公園)春秋兩季的比武大會,論成績優異領取皇糧過日子。風雨中,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寬窄兩條巷子。

在成都喧囂繁華的鬧市區中,至今仍遺留著一處“老成都”舊址,它像“活的”歷史一般告訴人們幾百年來成都人的生活方式與情趣。

據瞭解,國務院之所以確定成都為歷史文化名城,是由寬窄巷子和文殊院、大慈寺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支撐的。寬巷子和窄巷子就位於成都市古少城區域內的,是成都遺留下來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成都建城的歷史有兩千多年了。如今,許多成都人知道城中有一處地方稱為“少城”。

我問一些成都人,這裡為什麼叫個“少城”,卻不慎其祥。其實“少城”的歷史已經有兩千多年了。成都有不少的雅號如蓉城、錦城、錦官城,其實成都還有一個雅號——龜城,或者說龜化城,這並非難聽的稱呼。《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古蜀雖亡,其人尚眾,秦於取蜀後二年,即公元前341年移秦民萬家以實之。先後築成都、陴、臨邛三城,互為犄角。首先建設了“大城”作為蜀候、蜀相、蜀守治所。據說,當年建設成都的城牆很不容易,因為當地低窪潮濕,土質鬆軟,需要取土填埋,故而屢築屢頹,很花了不少時間。後來應地形而宜,立基礎於高亢之處。結果不得已而為之,造成了成都城市的城牆南北不正,非方非圓,曲縮如一個烏龜,故而成都古代還稱為龜城。在古代,神龜是吉祥靈異之寶物,人們便杜撰了神龜示跡的傳說。《搜神記》中說,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310年)使張儀築成都城牆,屢築屢頹。忽然,有一隻大烏龜浮在江面上,到了東南角死在那裡。張儀問巫師其中的道理,巫師說:“依龜的樣子建築城牆”。這樣才造好了,所以成都又叫“龜化城”。

這座“大城”建好了以後,繼而又在“大城”的西面,以“大城”的西墉為東垣,建設了一座“少城”(古代少小二字通用,“少城”小城也)。東西二城成為倚背之勢。“少城”又為“大城”之前衛。“大城”是當時的蜀郡所在地,是軍事政治中心。“少城”當時的行政級別是縣治,號成都縣,等同於咸陽,平時是商賈互市的經濟中心,一旦有警,少城又成為大城的前衛屏障。這種設計的英明是被歷史上的成都戰爭所印證了的。由成都建城的故事可以看出其悠久的歷史和中華文明勤勞智慧之光彩。

中國人建設古城都有膾炙人口的傳說,去年我到南京,就聽到了關於南京建設城牆的傳說,說當年朱元璋建設南京城牆,也遇到了築城困難的窘況,南京城屢建屢頹,到大富商沈萬山家借來聚寶盆埋在地下,才完成了建築京城的使命,沈萬山也因此吃了大虧,朱元璋嫉妒沈萬山財大氣粗,把沈萬山發配到了雲南。據江蘇周莊說,麗江古城就是沈萬山後裔建造的,這種說法,姑妄聽之。

2000千多年前成都的少城,到了清代被稱為“滿城”。那是乾隆年間得名的。成都在秦代形成了“大城和少城”的格局,隋唐時期曾繁盛過,明未清初毀於戰火,到了康熙年間,清朝為了鞏固政權,在這裡築城,用來駐紮滿蒙旗兵。

辛亥革命以後,拆除了少城的城牆,一些達官貴人來此辟公館、另宅,使得這些古老的建築得以保存下來。咸豐年間彭縣人吳好山作竹枝詞說:“本是‘芙蓉城’一座,‘蓉城’以內請分明。‘滿城’又共‘皇城’在,三座城成一座城。”嘉慶年間成都人楊燮作竹枝詞:“‘鼓樓’西望‘滿城’寬,‘鼓樓’南望‘王城’蟠。‘鼓樓’東望人煙密,‘鼓樓’北望號營盤。”(“滿城”在府城西,康熙五十七年建築,週四裡五分,凡五門,官街八條,胡同三十三條。)在引述這首竹枝詞的時候,我不禁啞然,前些年,成都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以天府廣場的領袖塑像為中心“毛主席向前(南,美國領事館一帶)看,豪華別墅連成片;毛主席向後(北,成都火車站一帶)看,民工人湧火車站;毛主席向右(西,金牛區一帶)看,農家樂裡歌不斷;毛主席向左(東,國營工廠區)看,下崗職工開小店……你看,這成都人自古以來就願意搖著腦殼四面看,還要編成嗑子沖。

自從成都市的報紙上登載了寬巷子、窄巷子要拆遷改造的消息,引起了市民們的關注。這消息讓成都人心中為之一動,於是,到那裡留影的人絡繹不絕了。一個春日融融的假日午後,我和女兒也到那裡去照相了,在我們捕捉畫面的同時,那不長的街巷裡還有兩位攝影愛好者在活動。我心裡琢磨,當一個個刻畫著歷史遺跡的鏡頭進入眼簾的時候,每一個攝影者的心中都會如我一樣的感歎和心動。在拆遷通知面前,在拆遷辦公室面前,在看到拆遷工具橫陳在拆遷辦公室門口的時候,我想到,世事滄桑,當年的老街古巷大都被廣廈大街所湮沒,如今眼前所看到老成都數百年原滋原味的生活場景,即將隨著新世紀大規模的城市改造而改變味道,今天捕捉的鏡頭,即將成為歷史的記錄了,不禁令人感慨不已。

走進寬巷子、窄巷子,你會為那裡留下來的文化元素所慨歎。在這刻滿歲月印痕的老街老巷中,值得注目的還是那裡現今居住的形形色色的人家。青磚牆,四合院,高門樓,花牆裙,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的特色,也有北方滿蒙文化的內涵。這裡牆上古人留下的拴馬石告訴人們,這裡曾經住著大戶人家。這裡不同的大門裝飾,告訴人們過去這裡住戶的門第區別。特別是老成都市民那種休閑雅致的生活韻味在這裡體現的原汁原味。我去的那天是假日,也是個大晴天,有老人安享的坐在大門外曬太陽,有孩子們在簡易的乒乓台上打球,有幾個孩子嬉笑著追逐著玩籃球,茶館裡有喝著茶擺龍門陣的,樹蔭下家門口,有一桌一桌玩麻將的。特別有意思的是一些大門上春節留下的對聯,“千年歷史寫滿牆,少城文化寫滿房——自古珍貴”“蒼天有情人間暖,別離少城幾多愁——年華似水”“夫妻失業守鋪子,清茶一杯過日子——天天有望”“你有千萬不如我有鋪面,少城無價硬是黃金不換——誰來接招”。可以看出,面臨拆遷,這裡的住戶百感交集,也反映了當前時代市民百姓的感悟和期盼。這裡還有一處最有意思的公館式建築——“龍堂”青年旅館,據說國際知名,很多國外的背包客,或者說驢友們都知道這裡。那裡一進門就宣告“西裝革履恕不接待”,那裡的牆上貼滿了國際背包客們在四川、西藏、雲南旅遊的體會和呼朋喚友的信息。也只有成都人,也只有在少城老街寬巷子,“龍堂”才會應運而生,才別有情趣。

尋古懷舊是生活中的一種文化。現代化的步伐越是加快,人們越是重視把歷史的元素盡量的保存一點下來。上海新天地的做法是一種保存方法,就其商業運作來說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是,成都寬巷子、窄巷子是否照搬上海新天地的做法?我以為還要好好研究,千萬不到處都照搬一個模式。比如,江蘇周莊認為他們改變周莊居住功能為旅遊商業功能是成功的,四川閬中就把周莊請來改造閬中。其實,我對周莊的做法就持保留意見,對閬中照搬周莊的做法就更不能苟同了。同樣的,上海新天地在上海是房地產商的成功運作,那裡已經成了外籍人士、外資企業白領、新新人類們聚會的場所。那種做法搬到成都來未必合適。我作為旅遊者卻感到那裡沒有多少值得觀賞的東西,更談不上什麼石庫門文化。那裡保留下來的只是舊上海文化中的微量元素——建築物的外衣,瓤子裡卻都變了味了。因為,老上海人在石庫門的生活風情在那裡已經蕩然無存了。而成都少城老街寬巷子、窄巷子,如今還保留著更多的老成都的風情和內涵,抽去了這裡內在的文化底蘊,只剩下建築的表皮,也就成了戴瓜皮帽,穿長袍馬褂,喝洋酒咖啡,吃麥當勞肯德基的另類了。所以我認為,保護老街古巷,不能不考慮那裡積澱下來的人文內涵,要盡可能的保存一些那裡過去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民俗風情。不要搞出什麼“四川的周莊”“成都的新天地”來,那樣就太掃興了。

在寬巷子、窄巷子,拆遷已經開始了,我在一處拆遷房的院落門口,看到一隻小狗兒,它帶著迷惑不解和深感憂慮的眼光,看著自家的舊居已然成了瓦礫。我給它照了一張像,每當我看到那個小狗兒的表情,我的心裡就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滋味……我想,畜生尚有懷舊的情感,何況我們人類?


文、圖/川耗子 

Post 玩轉成都:老成都-寬巷子-ZT to digg. Post 玩轉成都:老成都-寬巷子-ZT to Reddit add to stumbleupon Google Bookmark myweb bookmark on del.cio.us newsvine Tailrank magnolia Furl co.mments shadows simpy blinklist
PingTrackBack[ Copy ]http://blog.mjjq.com/trackback.php?id=260
評 論
發表評論

姓名:

郵件: 保存個人信息?


1 | 歡迎你參與評論 請勿發表與政策法規所不允許的言論。所引起的糾紛應由您個人承擔。
2 |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美景旅遊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3 | 當您提交即說明您知曉並同意以上條件。

今天是

美景圖片部落格-風景.攝影.美圖

部落格搜尋 :: Search

中國假期旅行 :: Holiday

旅遊部落格首頁 :: Home

更多旅遊欄目 :: Links

月份歸檔 :: Archives

風光圖片 :: Photos

旅行指南 :: Travel guide

部落格鏈接 :: Blog Links

Technorati Tags

聯繫我們 :: Contact me

中國旅遊部落格網-專注於四川旅遊,西藏旅遊,中國旅遊,出境旅遊
美景旅遊網 版權所有 網站經營許可號:ICP11011674號
China Meijin Travel Web Copyright © 2002-2018 MJJQ.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Travel Blog MB20180501-BIG5通過 W3C XHTML 1.0 Transitional 校驗 通過 W3C CSS 校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