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
九華山 ,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聖地,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地藏菩薩道場。是首批國家風景名勝區,著名的遊覽避暑勝地,現為國家5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譽為國際性佛教道場。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
九華山簡介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唐天寶年間(742∼756)改名九華山。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是安徽“兩山一湖 ”(黃山、九華山、太平湖)黃金旅遊區的北部主入口、主景區。方圓120 公里,總面積33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中心位置九華街地理坐標為東經 117°,北緯30°。九華山春來遲,秋偏早,夏短冬長,有著典型的高山氣候特點。3月至11月是遊覽九華山最好的季節。
九華山主體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群山眾壑,以峰為主,怪石古洞,錯落其間,溪流飛瀑,交織其中,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山勢嶙峋嵯峨,共有99座山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花、羅漢、獨秀、芙蓉等九峰最為雄偉。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主要風景集中在1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峰雲海、平岡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閔園竹海、鳳凰古松等。山間古剎林立,香煙繚繞,古木參天,靈秀幽靜,素有「蓮花佛國」之稱。現存寺廟78座,佛像6000餘尊。著名的寺廟有甘露寺、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百歲宮、上禪堂、慧居寺等,收藏文物達千餘件。山中還有金錢樹、叮噹鳥、娃娃魚等珍稀動植物。
南朝時,以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號九子山。唐天寶年間詩聖李白曾數遊九華山,睹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觸景生情,在與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中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李白吟九華山詩云:“昔在九江(長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其中“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唐代劉禹錫觀山時讚歎:“奇峰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邊一幅王維畫,石上千年李白詩”。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贊曰:“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答平甫舟中望九華》)。九華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對外開放後,新辟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淞、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讚歎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緣起
九華山開闢為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成為一千多年來僧侶及大眾的朝聖地,緣起於新羅國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新羅國(位於朝鮮半島南端)王族金喬覺(696 —794年),24歲時削髮為僧,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於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為青陽縣閔員外屬地,金喬覺向閔氏乞一袈裟地,幾畝或數頃都不在話下,何況只是區區一袈裟地,閔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應允,此時只見金喬覺袈裟輕輕一抖,不料展衣後竟遍覆九座山峰。這使閔員外既十分詫異,又大開眼界、歎未曾有,由靜而驚,由驚而喜,心悅誠服地將整座山獻給“菩薩”,並為持戒精嚴、艱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廟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師有了修行道場和收徒弘法的條件。金喬覺由此威名遠揚,許多善男信女慕名前來禮拜供養。連新羅國僧眾聞說後,也相率渡海來華隨侍。閔員外先讓其子拜高僧為師,遂後自己亦欣然皈依、精進修行。至今九華山聖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氏父子。
金喬覺駐錫九華,苦心修煉數十載,唐貞元十年(794年),於九十九歲高齡,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骨節有聲,如撼金鎖”。根據金喬老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形成與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並稱的地藏應化聖地。九華山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
九華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別在神光嶺、百歲宮、雙溪寺。神光嶺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地藏塔”。
歷經唐、宋、元各個時期的興衰更迭,九華山佛教至明初獲得顯著的發展,清代達到鼎盛時期,有寺廟300餘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廟90餘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近600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餘尊,藏歷代經籍、法器等文物2000餘件。
真身寶殿
真身寶殿,即覆藏金地藏真身之寶殿,又稱肉身寶殿。因金地藏真身藏於塔中,塔矗立在大殿之內,故又有肉身塔的叫法,實際上指的是同一個地方。真身寶殿坐落在九華山神光嶺。
明萬曆年間,朝廷賜銀重修地藏殿、塔,賜額“護國肉身寶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豐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焚燬。光緒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規模重修,移殿門正南向,門額懸掛“東南第一山”橫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北洋軍閥政府總統黎元洪,書贈“地藏大願”匾額。1955年和1981年又經兩次重修。建築面積為705平方米。
寶殿是典型的宮殿建築,殿高20米,殿門朝南,紅牆森嚴,巍峨雄壯。從南面入殿須攀登81級台階。站在台階之下,舉目仰望,可見南門廳上兩塊匾額。上額書“肉身寶殿”,下額書“東南第一山”。由北門入殿需攀登99級石階。塔東側有明刻石碑《地藏聖跡碑記》,為明萬曆年間劉光復所撰寫。與塔基相平處橫一巨石,似人工洞頂,南面鐫刻“磐石常安”橫幅;北面雕著“神光異彩”四字。
大殿四周迴廊上方雕樑畫棟,仙鶴、麋鹿等珍禽異獸,牡丹、靈芝諸鮮花奇草,栩栩如生、鮮艷奪目。迴廊有石柱20根,南北簷下石柱上均刻有楹聯,北邊是:“誓度群生離苦趣,願放慈光轉法輪”。南邊兩副,一副題著:“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極天高海月升”;另一副是:“福被人物無窮盡,慧同日月常瞻依”。兩副對聯的首字連讀是“心目福慧”,表示“心中目前”不離地藏、終能修到“福慧”圓滿。
此殿莊嚴雄偉,頂覆鐵瓦,四周迴廊石柱環衛,四角有宮殿式翹簷。殿宇面闊三間,進深16米,地面平鋪漢白玉石。殿內供有騎著獨角靈獸“諦聽”的地藏菩薩塑像。中央為1.8米高的漢白玉塔基,基座四角有回柱頂梁,基上矗立七級木質寶塔,高約17米。塔內供奉著金地藏菩薩真身。遊人可在這裡看到頭戴僧帽,身披紅色袈裟,端坐蓮台之上的肉身菩薩。其弟子閔氏父子侍立寶塔左右。塔的每層八面皆有佛龕,每龕均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共大小不等五十六尊,塑造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木塔外有漢白玉神台,上列十殿閻羅立像,雙手捧圭,朝奉著“幽冥教主”---地藏菩薩。塔前懸著鏤空八角琉璃燈,終年不分晝夜燈火長明。
殿基和兩側佛台有38幅精美的漢白玉浮雕,圖案為淨瓶、寶劍、判筆、蓮花、牡丹、蘭花、石榴等。殿前有半月形禮拜台,上列鐵鼎,香煙繚繞,是朝聖者行禮、求願、靜心、昇華的地方。
塔北門廊下,有黑底、金字的小篆橫匾,寫著地藏菩薩誓言:“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為黎元洪所書。
晨曦中,台下雲層如海,稱為“雲鋪海”勝景。多雨季節,低雲凝重,雲層含有微細水珠,在日光照耀下,銀光閃閃,現出“銀鋪海”奇觀。
化城古寺
在九華山中心,北依白雲山,南對芙蓉峰,西為神光嶺,東有東懸崖,四山環繞如城。古人有詩贊曰:“內外峰圍湧玉蓮,過橋崖塔迥諸天。”為九華山開山祖寺,著名叢林,依山而建,前後四進,隨地勢逐級升高,古樸莊嚴,氣宇軒昂。《九華山志》記載:唐至德二年(757年)青陽人諸葛節等建寺,請金地藏居住、修行。唐建中二年(781年)闢為地藏道場,皇帝賜額“化城寺”。明宣宗、神宗,清康熙、乾隆帝,均親書匾額並賜金修葺。寺多次毀於兵火,現除藏經樓為明代建築外,其餘均為清代建築。寺內藏有經藏古籍、明代諭旨等珍貴文物。
“化城”一名寓意弘深,來歷不凡,源於《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妙法蓮華經》被稱為經中之王,是大乘佛法一乘了義最高經典,用出污泥而不染之高潔蓮花,比喻哲理宏富、概括辯證之深妙佛法。荷池中有亭亭玉立、纖塵不染之芙蓉,皖南地呈雄奇俊美、涵義無窮之九華,其象徵意義何在?有歷史、現實為證:高僧、菩薩藉機示現,皇帝、官吏皆趣風雅,文人墨客揮毫吟詠,普通遊客以瞻為榮。
摩空梵宮
又名百歲宮、萬年禪寺。在九華山摩空嶺上,依山而建,殿宇巍峨,上下五層樓閣,曲折相通,可容五千人。東壁以懸崖為基,西臨九華峽谷,形勢險峻。宮前石碑記載:明萬曆年間,河北宛平僧海玉,號無瑕禪師,由五台山至九華山,在摩空嶺結茅而居,名摘星庵,長年以野果為生,壽一百餘歲,誦偈而逝。逝前囑咐弟子三年後啟缸,如期開視時,見其顏色如生時無異,時人尊稱為“百歲公”,並建宮以志紀念。明崇禎帝敕封“應身菩薩”,御題“護國萬年寺,欽賜百歲宮”。宮中尚存血經一卷。
九華山自然景觀
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聖地;九華山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旅遊避暑的勝境。遊九華山,首先要到九華街,這裡海拔600多米,是九華山的中心,主要寺廟也集中在這裡,因此有“蓮花佛國”之稱。這裡實際上是一個山鎮,除了廟宇外,還有學校、旅店、商店、農舍,遊人可在這裡住宿,並以此為起點,遊覽山上的名勝。
九華街上的化城寺,是九華山歷史最悠久的晉代古寺,也是九華山的主寺,寺的建築依山勢佈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從九華街往東走不遠,有一建在懸崖上的殿堂,這就是著名的“百歲宮”,其匾額上書“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十個金字。
九華山不僅以佛教人文景觀著稱,而且山水雄奇靈秀、勝跡眾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範圍內,奇峰疊起,怪石嶙峋,湧泉飛瀑,溪水潺潺。鳥語伴鐘鼓,雲霧現奇松,自然風光十分迷人。
九華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眾多。有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瀾溪、九子溪等,來源於各峰之間,閃現於綠樹叢中,逶迤秀麗,婀娜多姿。龍溪上有五龍瀑飛瀉龍池,噴雪吐玉,極為壯觀;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處飛濺。舒溪三瀑相連,注入上、中、下雪潭,斷崖飛簾,如卷雪浪。
九華山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餘座,峰上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千。險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有“大鵬聽經石”,傳說一大鵬因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
觀音峰上觀音石,酷似觀音菩薩凌風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魚石”,缽盂峰有“石佛”,中蓮花峰有“羅漢曬肚皮”,南蠟燭峰有“猴子拜觀音”等形像,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尋味。
九華有諸多幽深巖洞,如地藏洞、道僧洞、華嚴洞、長生洞、堆雲洞、飛龍洞、老虎洞、獅子洞等,均為古代僧人居室,清靜雅致,極利禪修。地藏洞是金地藏初到九華時的居住、禪修之所。
九華山風景秀麗之處,舊方志載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巖瀑布、蓮峰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台錦簇、獅子峰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松等名勝。
山西五台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分別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四大名山隨著佛教的傳入,自漢代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至清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受到國家的保護,並對寺院進行了修葺。已成為蜚聲中外的宗教、旅遊勝地。
中國四大佛教道場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為文殊菩薩道場。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市,為觀音菩薩道場。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為普賢菩薩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為地藏菩薩道場。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嵋、鐵九華”之稱。
部落格最新發佈
2 |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美景旅遊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3 | 當您提交即說明您知曉並同意以上條件。
部落格搜尋 :: Search
中國假期旅行 :: Holiday
旅遊部落格首頁 :: Home
更多旅遊欄目 :: Links
月份歸檔 :: Archives
- 2011年01月
- 2010年12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6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7年01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10月
- 2006年09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
- 2005年12月
- 2005年11月
- 2005年10月
- 2005年09月
- 2005年08月
- 2005年07月
- 2005年06月
- 2005年05月
風光圖片 :: Photos
- 圖片:西藏攝影作品
- 圖片:貴陽美食
- 亞洲12處絕美的世界遺產
- 中國最美的旅遊景點
- 圖片:中國最美六大冰川
- 四川九寨溝圖片欣賞(A
- 四川九寨溝圖片欣賞(B
- 圖片:全球十大湖泊
- 圖片:神仙池風景區
- 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
- 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
- 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
- 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
- 中國旅遊:黃山風景區
- 圖片:50家亞洲頂級酒店
- 西藏聖湖:羊卓雍措風景
- 圖片:九寨溝冬天風景
- 圖片:九寨溝秋天風景
- 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圖片
- 圖片:泰國皮皮島
- 攝影:川西風光
- 攝影作品:九寨溝色彩篇
- 風光攝影:桂林山水圖片
- 迪拜棕櫚島亞特蘭蒂斯酒店
- 絕美的島國風光:塞班島
- 四川風光:冬天海螺溝圖片
- 攝影:西藏旅遊風景照片
- 令人神往的喜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