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西藏] 甘丹寺-宗喀巴倡建首座格魯派寺院
甘丹寺是宗喀巴於1409年倡建的首座格魯派寺院,與哲蚌寺和色拉寺一併被稱為拉薩三大寺。甘丹寺全稱甘丹朗傑林,意為喜足尊勝洲。因其為宗喀巴預言“你從這裡去兜率天宮彌勒佛的身邊”,所以甘丹寺的宗教地位居於格魯派各寺之上。
建寺時,宗喀巴親領弟子扎巴堅贊和達瑪仁欽等9人到卓日山對寺院地基作了加持,在當時帕竹政權第五任第悉王扎巴堅贊等的支持下,1409年當年就建成了宗喀巴的寢室和以大殿為主的殿堂和僧捨70餘處,同時為上百處僧捨定址典基。同年常隨宗喀巴左右的500多僧侶來到卓日山定居,次年宗喀巴被迎往甘丹寺為佛殿及佛像主持了開光大典。甘丹寺的寺院坐西朝東,依山而疊,構成一座幽靜的山間城廓。甘丹寺主要由措欽大殿、央巴堅經院、靈塔祀殿、赤多康、北頂僧院和東頂僧院等組成。
措欽大殿是甘丹寺內最大的集會場所,底層大經堂可同時容納3000多人誦經,殿高3層,18世紀由藏王頗羅鼎加蓋金頂後進行擴建。經堂內北側高台寶座室置有赫赫有名的歷任甘丹法台的五獅大金座,寶座原為土製,後用銅質鍍金包裹製作,寶座前階梯左右下方有東北兩個僧院住持的寶座。
央巴堅經院是遵宗喀巴意願,於1416年建成的一座密咒修供之所,甘丹寺壇城修供儀軌,為宗喀巴四大功業之一。底層南後殿主供1417年塑造的釋迦牟尼像,其北側的閻羅王護法殿內有1418年塑造的宗喀巴所依本尊獨雄大威德泥塑像。
靈塔祀殿是主供宗喀巴大師法體的尊勝塔,又名“見者獲益”靈塔,是1420年由負責建寺的兩位弟子主持,用18大升白銀建造,將宗喀巴大師的遺體安放於全用檀香木製作的木匣內,遺體面朝東北方向。18世紀第50任法台根敦平措將銀質大靈塔的外部用純金包裹起來成為金塔,該塔也被稱為甘丹大金塔。1981年由卓米·強巴羅追負責重建金塔,現內藏有宗喀巴的頭骨、舍利、骨灰等聖物。四壁繪滿道次第上師傳承和有所甘丹法台的畫像,殿內西北牆角下的巨石,相傳從印度央巴堅地方飛來,殿名也由此而得。
赤多康是宗喀巴大師當年在甘丹寺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他圓寂之處,後為歷任甘丹赤巴的住處。
北頂僧院由宗喀巴親傳弟子霍爾敦南喀貝桑布創建,下設有12個康村,僧院外西南側有辯經院;東頂僧院由宗喀巴親傳弟子乃丹仁欽堅贊創建,下設11個康村,經堂東南側是辯經院。兩處僧院主要教學宗喀巴三師徒的論著,經堂分別可容納1500名僧人同時唸經。通常所說甘丹寺有3300名僧人,其實僧人最多時曾超過5000名。
每年藏歷6月15日開始,在21天的時間中展出明朝永樂皇帝所賜的24幅絲織十六尊者等唐卡,稱為甘丹絲唐節,屆時僧俗民眾雲集甘丹寺觀瞻唐卡。甘丹寺內還藏有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御賜的珍寶盔甲、宗喀巴的缽、高足碗和裝藏宗喀巴牙齒的小塔等珍貴文物。
宗喀巴(1357-1419)出生於現青海省的宗喀,故稱“宗喀巴”。巴,藏語意為某地之人。宗喀巴是藏傳佛教的重要思想家,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派祖師。
宗喀巴7歲時被家人送到夏瓊寺,從該寺高僧端智仁欽出家,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扎巴。16歲到西藏各地拜訪各家名師,深造研習佛理。1376年師從大學者貢嘎貝學習顯密經論,又拜薩迦派大學者仁達瓦·薰奴洛追為師,同時兼學醫方明、聲明等。25歲時,受比丘戒,並開始撰寫佛教哲學論著。1393年基本結束顯密教研習,開始從事宗教活動,並逐步掀起了一場以倡導嚴守戒律為核心的宗教革新運動。1395年倡建精其寺;1409年舉辦了拉薩大祈禱法會,隨後建立甘丹寺,標誌著格魯派的誕生。
宗喀巴一生著有18卷巨著,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觀學正文之注譯》和《了義和不了義精要》等。宗喀巴雖是格魯派的創始人,但是他的地位和影響超過了其祖師身份。藏傳佛教尊奉他為文殊菩薩化身,他的藝術形象中“左經右劍”的特徵與文殊菩薩一樣。西藏各地常供宗喀巴三師徒像,左徒為賈曹傑、右徒為克珠傑。
布達拉宮文物研究室-旺加
措欽大殿是甘丹寺內最大的集會場所,底層大經堂可同時容納3000多人誦經,殿高3層,18世紀由藏王頗羅鼎加蓋金頂後進行擴建。經堂內北側高台寶座室置有赫赫有名的歷任甘丹法台的五獅大金座,寶座原為土製,後用銅質鍍金包裹製作,寶座前階梯左右下方有東北兩個僧院住持的寶座。
央巴堅經院是遵宗喀巴意願,於1416年建成的一座密咒修供之所,甘丹寺壇城修供儀軌,為宗喀巴四大功業之一。底層南後殿主供1417年塑造的釋迦牟尼像,其北側的閻羅王護法殿內有1418年塑造的宗喀巴所依本尊獨雄大威德泥塑像。
靈塔祀殿是主供宗喀巴大師法體的尊勝塔,又名“見者獲益”靈塔,是1420年由負責建寺的兩位弟子主持,用18大升白銀建造,將宗喀巴大師的遺體安放於全用檀香木製作的木匣內,遺體面朝東北方向。18世紀第50任法台根敦平措將銀質大靈塔的外部用純金包裹起來成為金塔,該塔也被稱為甘丹大金塔。1981年由卓米·強巴羅追負責重建金塔,現內藏有宗喀巴的頭骨、舍利、骨灰等聖物。四壁繪滿道次第上師傳承和有所甘丹法台的畫像,殿內西北牆角下的巨石,相傳從印度央巴堅地方飛來,殿名也由此而得。
赤多康是宗喀巴大師當年在甘丹寺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他圓寂之處,後為歷任甘丹赤巴的住處。
北頂僧院由宗喀巴親傳弟子霍爾敦南喀貝桑布創建,下設有12個康村,僧院外西南側有辯經院;東頂僧院由宗喀巴親傳弟子乃丹仁欽堅贊創建,下設11個康村,經堂東南側是辯經院。兩處僧院主要教學宗喀巴三師徒的論著,經堂分別可容納1500名僧人同時唸經。通常所說甘丹寺有3300名僧人,其實僧人最多時曾超過5000名。
每年藏歷6月15日開始,在21天的時間中展出明朝永樂皇帝所賜的24幅絲織十六尊者等唐卡,稱為甘丹絲唐節,屆時僧俗民眾雲集甘丹寺觀瞻唐卡。甘丹寺內還藏有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御賜的珍寶盔甲、宗喀巴的缽、高足碗和裝藏宗喀巴牙齒的小塔等珍貴文物。
宗喀巴(1357-1419)出生於現青海省的宗喀,故稱“宗喀巴”。巴,藏語意為某地之人。宗喀巴是藏傳佛教的重要思想家,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派祖師。
宗喀巴7歲時被家人送到夏瓊寺,從該寺高僧端智仁欽出家,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扎巴。16歲到西藏各地拜訪各家名師,深造研習佛理。1376年師從大學者貢嘎貝學習顯密經論,又拜薩迦派大學者仁達瓦·薰奴洛追為師,同時兼學醫方明、聲明等。25歲時,受比丘戒,並開始撰寫佛教哲學論著。1393年基本結束顯密教研習,開始從事宗教活動,並逐步掀起了一場以倡導嚴守戒律為核心的宗教革新運動。1395年倡建精其寺;1409年舉辦了拉薩大祈禱法會,隨後建立甘丹寺,標誌著格魯派的誕生。
宗喀巴一生著有18卷巨著,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中觀學正文之注譯》和《了義和不了義精要》等。宗喀巴雖是格魯派的創始人,但是他的地位和影響超過了其祖師身份。藏傳佛教尊奉他為文殊菩薩化身,他的藝術形象中“左經右劍”的特徵與文殊菩薩一樣。西藏各地常供宗喀巴三師徒像,左徒為賈曹傑、右徒為克珠傑。
布達拉宮文物研究室-旺加
部落格最新發佈
評 論
發表評論
1 | 歡迎你參與評論 請勿發表與政策法規所不允許的言論。所引起的糾紛應由您個人承擔。
2 |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美景旅遊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3 | 當您提交即說明您知曉並同意以上條件。
2 |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美景旅遊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3 | 當您提交即說明您知曉並同意以上條件。
部落格搜尋 :: Search
中國假期旅行 :: Holiday
旅遊部落格首頁 :: Home
更多旅遊欄目 :: Links
月份歸檔 :: Archives
- 2011年01月
- 2010年12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6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7年01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10月
- 2006年09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
- 2005年12月
- 2005年11月
- 2005年10月
- 2005年09月
- 2005年08月
- 2005年07月
- 2005年06月
- 2005年05月
風光圖片 :: Photos
- 圖片:西藏攝影作品
- 圖片:貴陽美食
- 亞洲12處絕美的世界遺產
- 中國最美的旅遊景點
- 圖片:中國最美六大冰川
- 四川九寨溝圖片欣賞(A
- 四川九寨溝圖片欣賞(B
- 圖片:全球十大湖泊
- 圖片:神仙池風景區
- 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
- 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
- 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
- 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
- 中國旅遊:黃山風景區
- 圖片:50家亞洲頂級酒店
- 西藏聖湖:羊卓雍措風景
- 圖片:九寨溝冬天風景
- 圖片:九寨溝秋天風景
- 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圖片
- 圖片:泰國皮皮島
- 攝影:川西風光
- 攝影作品:九寨溝色彩篇
- 風光攝影:桂林山水圖片
- 迪拜棕櫚島亞特蘭蒂斯酒店
- 絕美的島國風光:塞班島
- 四川風光:冬天海螺溝圖片
- 攝影:西藏旅遊風景照片
- 令人神往的喜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