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20年的變遷-ZT
警示·生態之災
“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高級督察桑塞爾博士在內的國外一些專家的觀點是,九寨溝20年後可能會消失。”這些年一直在做關於九寨溝的一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的張捷教授,是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旅遊研究所的所長,每逢談到九寨溝,他語氣中總會透露著擔憂。他致力於九寨溝的生態環境研究已經整整20年了。“早在1985年左右,我自己還在念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涉足九寨溝的生態環境研究。” 懷念:地面苔蘚厚厚牧童不肯照相
“我最初一次進溝的時候,由於遊人尚不多,地面上有著厚厚的一層苔蘚,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風光。這些在如今的九寨溝遊覽區域已經鮮見了。當時進溝,我們還能見到許多大瀑布。後來因為修路,不少瀑布就消失了。現在我們還能根據路的位置和走向判斷出一些地區原來存在瀑布。高瀑布原本很多,但是現在也很少見。這也許和當地的河流變化有關,但也不排除是受到了遊人的間接影響。”說話時,張捷的語氣不無遺憾,當時不僅自然風貌保持著原始的風光,就連當地人也保持著淳樸的民風,並不願受到太多的外來打擾。“我記得很有意思的是,那個時候到溝裡,我們見到了當地牧民放養的羊群,有人想與羊群合影留念,結果看羊的小牧童死活不同意,他覺得我們來給羊照相,就會將羊的靈魂帶走,打破當地的寧靜。”
危機:遊人蜂擁而至景區屋滿為患
但這一情況在1987年以後,尤其是1990年左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九寨溝旅遊進入了快速增長期——遊客數量成倍增加,而其發展模式仍然沿襲了早期的粗放型模式。旅遊者蜂擁而至,九寨溝內忙著修葺舊屋,平地起新樓,幾百戶人家都成了客棧,有的還建起了帶“星”的賓館,整個溝裡竟然有5000多張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磚、馬賽克、衛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設施遍佈九寨溝。雖然有關部門早就要求九寨溝要“溝內遊,溝外住”,但是很長時間九寨溝都處於“屋滿為患”的狀態。“1990年左右的時候,我去了一次九寨溝,確實很為當時看到的情景擔憂。不講規劃的房屋大批出現,廢棄的建築材料隨意堆置,土質和植被被傷害。賓館飯店四周污水橫流,垃圾叢生。水質也很差,水是九寨溝的靈魂,素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之說。但九寨溝管理局的監測結果表明九寨溝的水體已經有富營養化的趨勢,湖泊有沼澤化傾向。”
到了2000年以後,每年遊客量都超過100萬人次。“黃金周”裡遊客塞滿九寨溝,車隊排成了長龍,足足堵了幾個小時,有的遊客在溝外排隊排到夜裡也沒能進來,溝內溝外的旅館均爆滿,不少人睡在車上。回憶起這種景象,張捷不勝唏噓。
希望:生態保護措施初見成效
不過,對於“20年後九寨溝的美景將不復存在”的觀點,張捷認為有點過於危言聳聽。“其實兩個結論的差異可以看作是兩種不同學術觀點爭論。關於‘20年後九寨溝消失’的結論是依據景區的遊人最大容量得出的。但景區的容量實際上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動態地變化。”為了說明這個陌生的概念,張捷舉了個例子,“比方說,按照過去一個遊人對景區的破壞影響程度來計算,景區的最大容量為1萬人次/日。但是通過改進管理,增添相應的環保設施後,單個遊人對環境的破壞可以降低到過去的一半,那麼景區的最大容量就可以相應地擴大到2萬人次/日,實際上總的影響程度和過去是持平的。”“遊客的破壞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遊客進入森林後,對林區土地的踐踏,對樹木的觸摸等,這些是對景區生態環境最直接的破壞影響;其次,大量的遊客到達九寨溝後,食、住、行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和生活垃圾,以及當地居民為了接待遊客而過度地消耗當地自然資源,這些是間接的破壞影響;除此以外還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會對九寨溝的動植物正常生長有所影響。”
通過實地考察,張捷認為九寨溝管理部門針對這些問題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2001年5月1日起,九寨溝管理局下了死命令:景區內的賓館飯店一律關閉,遊客一律“溝內遊,溝外住”。投資近百萬元的跑馬場也在一片責罵聲中被拆除。管理局從每年的門票收入中撥錢給當地居民作生活保障費,同時安排當地人給景區打工。溝裡1000多居民絕大部分都在景區內找到了保潔、護林、消防、票務等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農民自覺地退耕還林還草,64000公頃的保護區,森林覆蓋率恢復到63.5%。從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溝管理局又實行“限量旅遊”,限制每天進溝的人數。所有旅行社都必須在網上預訂,給溝內減壓。
為了避免遊人直接踐踏林區,九寨溝管理部門投資了數千萬元在各景區建立起人行棧道,遊人全部在棧道上行進,既能不受干擾地觀賞美景,又可避免直接接觸景區。為了滿足遊人接觸自然的願望,有關部門在一些次森林地帶用鐵絲網圈出一定的區域,讓遊人在限定的範圍內直接“下地”,而更多的原始森林則被封閉在遊人活動範圍之外,這樣以較小的代價在發展旅遊與保護生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同時在景區棧道、景點(不影響景觀)已修建17處鋼架結構遊人休息廳,集觀光、休息、購物(限飲料、干雜食品)於一體,每個休息廳可容納50至100人。為了解決遊客的吃飯問題,管理局在溝口興建了惟一的一個帶環保設施的餐廳。
車輛不得進入景區,遊客一律乘坐環保大巴。目前各候車點已安裝了7個隔離欄,做到人車分離,有序排隊上車。改變以往乘車時擁擠、爭位的現象,保障遊客乘車秩序,便於觀光車靈活調度。
採用了不少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環保設施。28座生態廁所採用電子監控,自動更換保潔用袋,排泄物通過自動打包後,由專用清潔車運出景區進行處理。還有8輛車載式流動廁所。
原本在九寨溝溝內設有垃圾廠,景區內產生的垃圾就地埋在山裡,這對九寨溝的破壞可想而知。現在諾日朗、火花海兩座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啟用,景區內的生活垃圾也一律運出溝外處理。
管理局還委託四川省環境科學院制定了九寨溝環境保護規劃和景區污染防治規劃,建立了九寨溝環境監測站,開展水質、大氣和噪聲等監測。“九寨溝目前的生態保護措施在國內而言,是做得最好的。”張捷非常肯定地說。
原文轉載自: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高級督察桑塞爾博士在內的國外一些專家的觀點是,九寨溝20年後可能會消失。”這些年一直在做關於九寨溝的一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的張捷教授,是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旅遊研究所的所長,每逢談到九寨溝,他語氣中總會透露著擔憂。他致力於九寨溝的生態環境研究已經整整20年了。“早在1985年左右,我自己還在念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涉足九寨溝的生態環境研究。” 懷念:地面苔蘚厚厚牧童不肯照相
“我最初一次進溝的時候,由於遊人尚不多,地面上有著厚厚的一層苔蘚,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風光。這些在如今的九寨溝遊覽區域已經鮮見了。當時進溝,我們還能見到許多大瀑布。後來因為修路,不少瀑布就消失了。現在我們還能根據路的位置和走向判斷出一些地區原來存在瀑布。高瀑布原本很多,但是現在也很少見。這也許和當地的河流變化有關,但也不排除是受到了遊人的間接影響。”說話時,張捷的語氣不無遺憾,當時不僅自然風貌保持著原始的風光,就連當地人也保持著淳樸的民風,並不願受到太多的外來打擾。“我記得很有意思的是,那個時候到溝裡,我們見到了當地牧民放養的羊群,有人想與羊群合影留念,結果看羊的小牧童死活不同意,他覺得我們來給羊照相,就會將羊的靈魂帶走,打破當地的寧靜。”
危機:遊人蜂擁而至景區屋滿為患
但這一情況在1987年以後,尤其是1990年左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九寨溝旅遊進入了快速增長期——遊客數量成倍增加,而其發展模式仍然沿襲了早期的粗放型模式。旅遊者蜂擁而至,九寨溝內忙著修葺舊屋,平地起新樓,幾百戶人家都成了客棧,有的還建起了帶“星”的賓館,整個溝裡竟然有5000多張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磚、馬賽克、衛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設施遍佈九寨溝。雖然有關部門早就要求九寨溝要“溝內遊,溝外住”,但是很長時間九寨溝都處於“屋滿為患”的狀態。“1990年左右的時候,我去了一次九寨溝,確實很為當時看到的情景擔憂。不講規劃的房屋大批出現,廢棄的建築材料隨意堆置,土質和植被被傷害。賓館飯店四周污水橫流,垃圾叢生。水質也很差,水是九寨溝的靈魂,素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之說。但九寨溝管理局的監測結果表明九寨溝的水體已經有富營養化的趨勢,湖泊有沼澤化傾向。”
到了2000年以後,每年遊客量都超過100萬人次。“黃金周”裡遊客塞滿九寨溝,車隊排成了長龍,足足堵了幾個小時,有的遊客在溝外排隊排到夜裡也沒能進來,溝內溝外的旅館均爆滿,不少人睡在車上。回憶起這種景象,張捷不勝唏噓。
希望:生態保護措施初見成效
不過,對於“20年後九寨溝的美景將不復存在”的觀點,張捷認為有點過於危言聳聽。“其實兩個結論的差異可以看作是兩種不同學術觀點爭論。關於‘20年後九寨溝消失’的結論是依據景區的遊人最大容量得出的。但景區的容量實際上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動態地變化。”為了說明這個陌生的概念,張捷舉了個例子,“比方說,按照過去一個遊人對景區的破壞影響程度來計算,景區的最大容量為1萬人次/日。但是通過改進管理,增添相應的環保設施後,單個遊人對環境的破壞可以降低到過去的一半,那麼景區的最大容量就可以相應地擴大到2萬人次/日,實際上總的影響程度和過去是持平的。”“遊客的破壞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遊客進入森林後,對林區土地的踐踏,對樹木的觸摸等,這些是對景區生態環境最直接的破壞影響;其次,大量的遊客到達九寨溝後,食、住、行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和生活垃圾,以及當地居民為了接待遊客而過度地消耗當地自然資源,這些是間接的破壞影響;除此以外還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會對九寨溝的動植物正常生長有所影響。”
通過實地考察,張捷認為九寨溝管理部門針對這些問題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2001年5月1日起,九寨溝管理局下了死命令:景區內的賓館飯店一律關閉,遊客一律“溝內遊,溝外住”。投資近百萬元的跑馬場也在一片責罵聲中被拆除。管理局從每年的門票收入中撥錢給當地居民作生活保障費,同時安排當地人給景區打工。溝裡1000多居民絕大部分都在景區內找到了保潔、護林、消防、票務等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農民自覺地退耕還林還草,64000公頃的保護區,森林覆蓋率恢復到63.5%。從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溝管理局又實行“限量旅遊”,限制每天進溝的人數。所有旅行社都必須在網上預訂,給溝內減壓。
為了避免遊人直接踐踏林區,九寨溝管理部門投資了數千萬元在各景區建立起人行棧道,遊人全部在棧道上行進,既能不受干擾地觀賞美景,又可避免直接接觸景區。為了滿足遊人接觸自然的願望,有關部門在一些次森林地帶用鐵絲網圈出一定的區域,讓遊人在限定的範圍內直接“下地”,而更多的原始森林則被封閉在遊人活動範圍之外,這樣以較小的代價在發展旅遊與保護生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同時在景區棧道、景點(不影響景觀)已修建17處鋼架結構遊人休息廳,集觀光、休息、購物(限飲料、干雜食品)於一體,每個休息廳可容納50至100人。為了解決遊客的吃飯問題,管理局在溝口興建了惟一的一個帶環保設施的餐廳。
車輛不得進入景區,遊客一律乘坐環保大巴。目前各候車點已安裝了7個隔離欄,做到人車分離,有序排隊上車。改變以往乘車時擁擠、爭位的現象,保障遊客乘車秩序,便於觀光車靈活調度。
採用了不少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環保設施。28座生態廁所採用電子監控,自動更換保潔用袋,排泄物通過自動打包後,由專用清潔車運出景區進行處理。還有8輛車載式流動廁所。
原本在九寨溝溝內設有垃圾廠,景區內產生的垃圾就地埋在山裡,這對九寨溝的破壞可想而知。現在諾日朗、火花海兩座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啟用,景區內的生活垃圾也一律運出溝外處理。
管理局還委託四川省環境科學院制定了九寨溝環境保護規劃和景區污染防治規劃,建立了九寨溝環境監測站,開展水質、大氣和噪聲等監測。“九寨溝目前的生態保護措施在國內而言,是做得最好的。”張捷非常肯定地說。
原文轉載自: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部落格最新發佈
評 論
發表評論
1 | 歡迎你參與評論 請勿發表與政策法規所不允許的言論。所引起的糾紛應由您個人承擔。
2 |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美景旅遊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3 | 當您提交即說明您知曉並同意以上條件。
2 |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美景旅遊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3 | 當您提交即說明您知曉並同意以上條件。
部落格搜尋 :: Search
中國假期旅行 :: Holiday
旅遊部落格首頁 :: Home
更多旅遊欄目 :: Links
月份歸檔 :: Archives
- 2011年01月
- 2010年12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6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7年01月
- 2006年12月
- 2006年11月
- 2006年10月
- 2006年09月
- 2006年08月
- 2006年07月
- 2006年06月
- 2006年05月
- 2006年04月
- 2006年03月
- 2006年02月
- 2006年01月
- 2005年12月
- 2005年11月
- 2005年10月
- 2005年09月
- 2005年08月
- 2005年07月
- 2005年06月
- 2005年05月
風光圖片 :: Photos
- 圖片:西藏攝影作品
- 圖片:貴陽美食
- 亞洲12處絕美的世界遺產
- 中國最美的旅遊景點
- 圖片:中國最美六大冰川
- 四川九寨溝圖片欣賞(A
- 四川九寨溝圖片欣賞(B
- 圖片:全球十大湖泊
- 圖片:神仙池風景區
- 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
- 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
- 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
- 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
- 中國旅遊:黃山風景區
- 圖片:50家亞洲頂級酒店
- 西藏聖湖:羊卓雍措風景
- 圖片:九寨溝冬天風景
- 圖片:九寨溝秋天風景
- 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圖片
- 圖片:泰國皮皮島
- 攝影:川西風光
- 攝影作品:九寨溝色彩篇
- 風光攝影:桂林山水圖片
- 迪拜棕櫚島亞特蘭蒂斯酒店
- 絕美的島國風光:塞班島
- 四川風光:冬天海螺溝圖片
- 攝影:西藏旅遊風景照片
- 令人神往的喜馬拉雅